坚守匠心,笃定前行
——记贵州白酒工匠、茅台镇大唐酒业总工程师刘成
没有过多华丽的语言,刘成始终觉得,最香的酒就是自己最好的表达。当前,中国白酒有至少6000亿元的市场,成千上万个酿酒人支撑起了这个市场,贵州大唐酒业董事、总工程师刘成就是这其中的普通一员。
他从小耳濡目染酿酒产业,成年时一头扎进茅台酿酒车间,学习实践,成长绽放。刘成心目中的匠心精神,是要不断地动手动脑,不断付出,是要精益求精,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是要言传身教,与团队一起成长,一个匠人只有“匠气”,一群匠人才有“精神”。
每一个环节都要死磕
出生于赤水河畔,刘成是土生土长的茅台人,从小就被浸泡在酒香里,家里来往的人都是谈制曲、聊酿酒,聊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精髓。
2000年7月,在求学归来之后,18岁的刘成经过层层筛选,考入了茅台酒厂,成为了一名基层的制酒工人,一干就是17个春秋。在工作中,领导和同事们都有些讶异,这个新来的小伙子身上有不知疲倦的劲头。工作忙完了,要么就追着领导给自己加任务,要么就是强迫症似的反复检查,将细节优化了一遍又一遍。在领导看来,有时候爱岗敬业常是一种要求,而在刘成身上却是先天的本能。
在制酒一线,刘成干过了所有的工序环节。在他看来,每一个完美的结果,都要在过程的把控当中去实现;每一滴入喉的美酒,都要在对工序的把控中酿制而来。在控制糟醅的温度时候,刘成就把握得特别准,特别勤。如果可以,他恨不得让每一颗微生物的生长状态,都在控制当中,都进入最理想的生长状态。比如,他起堆温度把控得特别好,不管天气如何突然变化,刘成把控的堆积温度与发酵质量都是超一流水准,超级稳定。
这只是对细节把控的一方面,无论是原粮的质量指标,酒醅的摊晾,还是摘酒、贮存,刘成对任何细节都是一丝不苟,不放过一点瑕疵。“上一道工序要为下一道工序负责,环环相扣”,这是刘成的根基理念,要求自己在任何工序都要走到极致。
经验不能“照本宣科”
在酿酒一线,刘成并没有因为自己精研过理论,就去照本宣科。他脱掉了鞋子,卷起裤腿,厂里的老师傅泡在一起,用身体感受着酿造过程的精妙与艺术。不断学习,不断印证着各种知识,不断琢磨着制酒的各种细节,不断地总结着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案。渐渐地,刘成让知识结构不断优化,让历练不断沉淀下俩,让自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酿酒人。
在坚持对工序工艺高标准的同时,刘成自己也不断创新思维,在前沿科技上攻关印证,让班组对传统工艺拥有了合理的科学认知。2005年,刘成又专门进入了茅台生物工程大专班,对茅台镇传承至今的传统工艺、对身体力行的茅台酒酿造经验,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有了全面的优化。
比如,各种原辅料的质量标准、性能和作用,各种微生物与杂菌的正负面作用。拥有了传统工艺的掌握,再加上前沿科技的了解,刘成可以用各种感官认知与生化数据的灵活结合运用,及时精准地发现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稳定地保证出酒质量和出酒率。
凭着如饥似渴的学习和举一反三的悟性,刘成成为了公司里的技术尖兵,曾三次被茅台集团评委优秀员工。正是这一份对质量的坚持和匠心,2018年8月,刘成在贵州省工会系统首届“贵州白酒工匠”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贵州白酒工匠”称号。
但刘成明白,自己一个人有进步,贡献是有限的,进步的速度也会是缓慢的。要与整个团队一起进步,才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打造行业班组“梦之队”
2011年,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领导亲自点名,让刘成负责现场管理标杆车的打造。之后,刘成在车间推行7S管理,主持打造标准化班组。在管理中,刘成通过不断对规对标,科学摆布工艺流程,使全车间28个班组标准化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3年度生产工作中,刘成带班组团队,对每生产时的室温收集、工用具的选修、谷壳的使用量、操作的规范性做了统一的分析。之后,他灵活地在工艺参数的范围内做了相应调整,在当年的生产工作中,让班组基酒合格率100%。而且,整年度生产中,没有一起安全事故。之后,刘成班组制定的工艺参数与流程标准,成为全公司的参考对象,全公司掀起了学习刘成班组的浪潮。
自此,刘成心中也有了一个梦想,就是要打造贵州白酒行业里班组的“梦之队”。于是,2017年刘成选择了辞职,加入了自主创业大军。2016年以来,仁怀市酱香型白酒企业开始出现高速增长,但一线制酒工流动率非常高。一些小酒厂老板纷纷以口头形式许诺奖金,但往往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反而又加剧了老板与工人之间的不信任。一旦酒厂倒闭,工人的奖金就化为泡影,投诉无门。刘成关注到这一现象,他认为优秀的班组首先必须要建立起稳健的劳动关系,于是他在酒厂大胆做了改革,推行“奖金集体协商”制度。
推行奖金集团协商制度后,老板和职工都很满意。虽然企业在奖金的成本上平均一个职工增加了17000元,但酒厂的产量提升了12%,质量提升了35%以上。”采访中,刘成告诉记者。据了解,大唐酒业现在有328名职工,自推行“奖金集体协商”后,一下子找到了100多名具有三年以上制酒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企业人才缺失问题一下子得到了保障。很多职工甚至提出一些好建议,让这家刚刚恢复生产的酒厂节省了近百万建设资金。并且这一经验还被贵州省石化轻纺工会与仁怀市总作为样板,在当地民营酒企推广,目前已有7家酒企实行。(记者
李丰) 免责声明:本文系互联网转载,本站不保证其内容真实性也不同意文中观点,请读者自行鉴别,互联网金融风险巨大,投资要谨慎,如有异议请联系021-54249915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2019年04月03日 于上海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