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用户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隐私问题也随之而来。近期,新华社记者卧底骚扰电话源头企业后做了报道。在报道中,揭露了用户信息泄密和骚扰电话流水线作业的一条黑色产业链。
然而,在新华社文章的最后,把企业在百度平台的正常商业广告投放行为曲解成为了“隐私贩卖”,知乎网友点出,这只是一个商业模式,并且做了详细的科普。
有知乎网友为了一探究竟,以“少儿英语培训”的关键词去做搜索,位居前列的是一家名为“瑞思英语”的培训机构投放的广告。
而当该网友点击进去之后,在网站的右侧,是为“价值500元的试听课免费领”的信息填写栏,用户可在此输入孩子的昵称以及家长的联系方式。
据网友猜测,媒体报道“个人隐私”就是从这个地方泄露的,但从整个广告页面上来看,所有的信息均为用户主动填写,然后点击了“立即报名”,很显然用户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信息是会反馈给培训机构(瑞思)的。
据笔者亲测,位列搜索第二的“贝乐英语”培训机构,同样也是相同的广告形式,通过用户填写个人信息,来获取意向客户资源,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
事实上,这种广告形式已经屡见不鲜。车企的试驾活动、商家发放店铺优惠券等,都以与百度平台进行商业合作的形式,在用户之情的情况下获得商业线索。因此并不是记者报道中的非法获取用户信息。
知乎网友同步提到,在这种场景下,百度根据合作内容,每成功报名一个用户,向广告主收取用户拉新的费用。只要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就像房地产中介发传单再按成交价收手续费一样,只是一个商业模式。
公民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久病无良方。打击黑产、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需要整个产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事实上,新华社记者所报道文章所描述的“隐私泄露”,本质上属于黑产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具体而言,是网站经营者在自建网站页面中植入购买自黑产的所谓“营销工具”,从而恶意收集、窃取、倒卖用户个人信息,这一形式与所列举的“百度与教育机构的商业合作”其实混为一谈了。
8月8日,百度同步发布消息对此作了有力回应: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属于法律禁止行为,百度坚决抵制这种行为,也绝不会开展此类业务。百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禁此类业务的开展,并坚决抵制和打击任何窃取及危害用户个人隐私安全的行为。无论何时发现任何黑产不法行为,百度都将其报送公安部门,依法惩治。
用户在享受互联网便利期间,需要做好个人信息的的自我保护。而同时,媒体的报道的价值是为了让用户能够看到真相,新华网在报道中,将隐私泄密和企业商业行为做了混淆,知乎网友科普之后,不禁感慨百度此次背锅,确实有点冤。
2019年08月10日 于上海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