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2P行业集中性雷潮,到去年年底备案时间推迟,再到今年175号等文件流出,还有各大平台进行增资,网贷行业又上演了一次大逆转。而目前整个行业,仍然在积极努力地等待备案落实。
备案不会很快落实
从历年的备案来看,推迟已经有先例,从最早的2016年8月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次明确了P2P网贷平台必须取得监管部门备案登记,才能具备相关资质。由于暂行办法不符合12个月整改期,备案工作就推迟到了2017年8月开始。
接着,在2016年10月,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又把P2P网贷平台备案的时间点安排在P2P风险专项整治之后。据此,备案启动时间要从2017年4月开始。
后来监管发现,备案的情况较为复杂,在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后来,2018年6月还没到,P2P网贷行业就爆发了雷潮,这似乎也在给监管提了个醒,行业内还有许多隐蔽的暴雷平台,而要把行业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就必须把这些平台全部清理。
行业洗牌加剧
行业洗牌最早是杭州开启的清退小平台开始,接着是其他省份陆续更近,清理规模较小,合规难度高的小平台。此举或多或少有点“一刀切”的意味,因为不管经营了多少年的平台,只要业务规模不达标,那么就必须清退。监管不想背锅,因为这里面的平台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一旦过了备案才暴雷,监管将会惹得一身骚。
再加上“双降”政策的出台,这一前一后的夹击,使得小平台举步维艰,甚至有的二线平台,也被夹在其中。所以清理小平台,给人一种宁杀错不放过的态度,这也是为了加快行业净化,和给平台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试点”进行,也就是先前公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有条件备案试点工作方案》,这份文件尽管是在其他渠道曝光,但政策一出来以后,很多大平台就跟进进行增资。
钱盆网观察院曾有文章指出,增资的目的显而易见,不管是是5000万也好,5亿也好,其目的就是最终通过增资来设置门槛,想要做P2P第一道门槛就是增资。
总之,P2P行业虽然在风雨飘零中一片狼藉,但随着行业环境得到改善,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毕竟雷潮使得出借人信心滑落太多,恢复仍需要时间,对于网贷行业,仍需要理性看待。 免责声明:本文系互联网转载,本站不保证其内容真实性也不同意文中观点,请读者自行鉴别,互联网金融风险巨大,投资要谨慎,如有异议请联系021-54249915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2019年08月28日 于上海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