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理登上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了!
继2019年8月底刚刚闭幕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之后,9月27号—29号,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主办,申康医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承办的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峰会”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50多家职业院校100多人共享盛会。本次峰会特别邀请新加坡专家(第45届金牌)、具有多年世赛经验的巴西专家(第45届银牌)以及中国专家组代表和成员分享传授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莅临指导,为备战2021年9月将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预热。
据了解,刚刚在俄罗斯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选手首次登上这个国际的竞技舞台,演示了灵活创意、有温度的照护技能,展现了中国健康照护人才的风采。
中国护理技能培养国际对标!
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WSC)是迄今全球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由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International,WSI)举办,每两年一届,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
45 届。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是56个参赛项目之一。
据中国世赛专家介绍: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为患者提供符合健康需要的、涵盖身体-心理-社会多个维度照护的一项技能,它不仅仅针对个人和疾病,还包括对家庭和社会网络,包含了从疾病的预防、发作期间的处理、慢性状态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康复阶段的照护;它强调通过专业人员的评估、沟通和教育,结合真实场景进行计划和创新,帮助顺利度过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各个发展阶段,建立健康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从而正确理解和应对疾病,获得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考查的是护理人才的健康知识、照护技能和人文关怀等综合素养。门槛要求很高,不仅要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还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等照护实战经验。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峰会的学员,记录了授课专家总结的作为一名国际健康照护人员最核心的几大素质:
首先,,是善于互动沟通: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患者参与到护理中,避免自己一直唱独角戏。例如,在比赛的某个案例中,选手需要照护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病人”,比赛现场实景中根据案例设置了床铺、各种生活用具、餐食等。选手首先要做出相应的照护计划,在实施照护的过程中尊重患者的意愿,鼓励患者的参与,同时还要考虑到床的设置,枕头的高低,桌子上摆放的食物等等方面以给予患者最舒适的状态,而这些大都需要跟患者的沟通和互动来完成。比赛中,“病人”还会设置一些障碍,如不接受、不理解照护者的行为;还会提出各种问题,需要解答。由于是全英语的环境,“病人”还可能出现听不懂选手的表达的情况,都需要选手灵活应变。
其次,是细节为王:精致、高质量的服务是细节要尽善尽好。在照护的过程中,不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是处处体现关爱的细节:为了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让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得到更多的关爱,可以适当减慢速度,调整语气语态。再比如,让病人理解照护者的意思,需要有温度的技能和智慧,即使是穿衣这样的小事情,护理人员也要注意引导患者的配合,保护患者的肢体,避免疼痛和不适。照护过程中强调每个细节要饱含感情,通过点点滴滴的健康教育来预防疾病、帮助患者康复、减缓慢性病发展,同时重视居家、社区和医疗机构以及各层次专业人员的合作。选手除了与“病人”进行语言沟通之外,还要根据案例绘制海报,通过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方式,帮助病人更加简洁直接地理解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
最后,需要选手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反省,撰写报告,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纠正和弥补不足之处,让职业生涯充满爱的力量。
据介绍,依据比赛标准,“健康和社会照护”的试题不存在难易,更多考验的是选手经验、技能、心理素质,以及综合智慧才华的积累。
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峰会合影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中国专家周嫣教授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世界技能大赛工作的精神,大力弘扬“技能强国”的时代风尚,这次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峰会”以世赛标准为主体,以校企交流为基础,以提高参赛人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为目标,联合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和康复养老机构等,进一步推动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
精英教育亟待配套精英待遇!
话说,精英培养,需要精英待遇的价值匹配,而我国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问题,依然有待突破。
大家都知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说明了护理的重要性,但现实依然是“重医疗,轻护理”情况严重。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中国注册护士总人数400万左右,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4.7人的标准,护理人才缺口约300万。同时,需要发展多层次立体的护理人才网络,满足不同机构的照护要求,来应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的要求。
据悉,护理人才不仅供不应求,而且流失率逐年递增,薪酬、境遇与服务价值不匹配是根源。护理人员没有分层和分工,工作繁杂劳累,压力大,不受尊重,缺乏尊严,没成就感,没价值感,缺乏职业认同和职业荣誉感,职业前景迷惘,缺乏上升通道等等,都是护理人员面临的存在困境。
有护士表示,各种突击检查,各种护患矛盾,日夜颠倒的值班等让人不堪重负,所以不少护士转换做了医药代表,老师,编辑,营养师,销售,有的选择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甚至有护士表示宁愿做微商,甚至家庭主妇,也不愿意再伺候人还受气等。
数据显示,护士的平均薪酬五千左右,一线大三甲医院可达七八千,很多地方小医院只有三千左右,九成以上护士表示不满意现有的薪资待遇。
而且,护士职业晋升空间也很小,护士职称难考,从护士熬到护士长、科护士长更难,与医生晋升主任医师的几率相比,护士晋升为护理主任简直是凤毛麟角。
中国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待遇低,造成很多人才流失、数量不足,人均工作负荷又会增加,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业内人士呼吁,在加强护士学院教育及资格准入的同时,应尽快大幅度提高护理服务价格,分层次培训护理人才,并大幅提高护理人员收入,让护士付出的辛劳和收入实现价值匹配,让护士体现专业的价值。不仅如此,还应该打通护士的职业发展通道,比如让更多护士走上培训、教育、信息和管理岗位。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呼吁全社会要给与护士应有的尊重,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唯如此,才能留住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者进入护理领域。(申小康)
2019年10月12日 于上海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