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的历史和规模在世界都是领先的,自1995年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养殖产量的60%以上。”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谢凤行在11月19日召开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告诉创头条记者。
“但是,随着育种技术与养殖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的密度越来越大,导致水体污染严重,病害频发,出现养殖风险大、水产品质量隐患安全突出等诸多问题,且养殖尾水大多采用直接排放的形式,造成了环境的极大污染。”
生物防护还属于初级阶段
记者了解到,在水产养殖中利用化学药品来净水、防病,见效非常快,但是这些化学物质在消灭有害菌种的同时也把一些有益菌种消灭了,这实际上对养殖生态环境来说是不可持续的。
“而利用微生态制剂不仅可显著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理化环境、生态环境,避免水体富营养化,还可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促进养殖生物生长,从而有效预防养殖病害发生,提高养殖产品品质和产量。同时可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换水次数,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降低养殖废水排放污染,促进水产养殖生态健康发展。欧美、日本等养殖发达的国家大多采用微生态制剂来调水,而在我国应用不是很普遍。”谢凤行表示。
但是,目前来说我国还是以使用化学防护剂为主。谈及原因,谢凤行认为,因为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养殖对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养殖户使用起来有难度,而且见效性相对较慢。
“现在的情况就是我国对水产养殖的微生态制剂监管是空白地带,没有归口管理部门,也没有相应的国标和行标。”
记者获悉,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就是在此背景中成立起来的。天津作为滨海城市,水产养殖体量非常庞大,研究中心是天津市“121”科技创新体系中的10个研究中心之一,成立于2002年4月,是天津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和使用,微生物研究室长期从事水产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工作。
“我们是国家推进的科研课题,目标就是服务新农人,同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等切实问题。”
记者了解到,通过实验研究,研究中心研制出了针对水产养殖的高效微生态制剂,菌种的定植能力强,可以在环境中大量繁殖,抑制养殖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同时可促进养殖生物生长,还能有效净化养殖生态环境。
在技术使用方面,研究中心也在致力于研究降低农民在利用科学技术培育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通过我们的研究,已经可以让农人十分便捷地掌握这项技术。我们也经常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和下乡实地指导,对养殖户进行技术的辅导和培训。可喜的是,现在部分菌种养殖户自己就可以扩培,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实现养殖的技术化和健康化。”
生物防护长期使用成本可低于化学成品
实际上,记者认为,生物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人和市场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成本问题。
对此,谢凤行表示,和市场想象的不一样,菌类制剂长期坚持使用跟使用化学物质比,养殖户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化学制剂,减少投入,同时还可提高产量,增产增收。
“菌种的繁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刚开始成本会比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菌种自我繁衍,在水体形成优势菌群后,未来投入的成本就会越来越少,这也是生物培育的最大特色和优点。”
众所周知的是,国家一直将农业看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在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和活动促进我国的农业从粗放型走向节约。本次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是由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旨在鼓励农业创业创新,实现乡村振兴,希望通过打通各种渠道助力农业、农民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经济在基础地带的弯道超车。
“我们的希望是借助多个平台,将科研落到实体应用。通过本次博览会和未来的一系列推广让更多的农人认识到生物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的集约化,同时也让人民吃得放心。”
本次研究中心的参展是由农村农业创新使用技术项目申报平台合作方创头条评选入选的优秀企业代表,创头条是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旗下业务包括媒体、企业服务、创学院和数据服务等。
2019年11月28日 于上海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